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美國】愛書人的金礦 ─從淘金鎮到書鎮〈中〉

一九九五年卡爾.孟茲告別近三十年的律師生涯,將副業變本業,並自立出版社,出版以攝影為主題的藝術書。卡爾視攝影為展現歷史與藝術的媒介,紀實的老照片更是他最愛中的最愛。
內華達郡的精神領袖——普利茲獎得獎詩人蓋瑞.史奈德。
文.照片提供◎ 鍾芳玲  「月光書店」(Moonshine Books)是鎮上最小的一家店,這店不僅面積小,連店主人約翰與愛琳(John Flecher & Irene Nicolas)的個子也一樣很袖珍。因為父親曾在上海傳教,愛琳在那裡出生,她同時是一個藝術家,她那具有神秘色彩的油畫還印製成名信片在店中販售,約 翰曾在舊金山灣區當了十多年警察,夫婦倆人後來過著吉普賽似的生活,在聖塔菲的市集賣畫、賣書,爾後搬到附近並開了這家書店,以販賣東方哲學、心靈類別的 二手書籍為主。隔鄰的「內在聖堂」(Inner Sanctum)與附近的「主街古董與書店」(Main street Antiques & Books)兩家店都是選擇將古書與古董結合在一起,兩者爍爍生輝,實在是完美的搭配。

那天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書商兼出版商卡爾‧孟 茲(Carl Mautz)的工作室,挑高的空間搭配了品味不凡的家具、裝飾品,藝術氣息十足。卡爾年輕時就承繼父兄的衣缽,進法學院並順理成章地成了律師,但他的最愛 與副業卻在收藏與經營老照片,一九九五年他告別近三十年的律師生涯,將副業變本業,並自立出版社,出版以攝影為主題的藝術書。卡爾視攝影為展現歷史與藝術 的媒介,紀實的老照片更是他最愛中的最愛,因為他喜歡透過它們,進入一場時空漫遊,回到過去的情境中。

才一天的時間,我在內華達城就已 豐收累累,只不過我挖掘的人事物僅是金礦的一小部份而已,蓋瑞得意地對我說,郊區還有一些與書業相關的人及藝術家,諸如作 家、民謠歌手、古籍修復師和印刷師等。至於隔鄰的草原谷我根本還未有時間探訪,更別提在書店中仔細的挑書、買書了,為此我決定於一星期後重返,並多逗留幾 天,投緣的蓋瑞則應允為我在當地聯繫採訪事宜。
書商兼出版商卡爾.孟茲在藝術氣息十足的工作室中。
  第二回的書鎮之旅有更多的驚喜等著我。人剛抵達,蓋瑞即刻告訴我,另一位蓋瑞-----大名 鼎鼎、以《龜島》(Turtle Island)一書獲得一九七五年普利茲獎文學獎的詩人蓋瑞‧史奈德------將願意明日與我晤面,這消息讓我喜出望外,卻也一陣心慌,我自然知道史奈 德是美國五○年代敲打運動(Beat Movement;美國的文學兼社會運動,被視為日後嬉痞運動的前身)少數碩果僅存的祖師級人物,和作家傑克‧柯魯亞克(Jack Kerouac;成名作《在路上》(On the Road)),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四十餘年前以赤身裸體朗在藝廊朗誦詩篇《嚎》(Howl)而名譟一時)等齊名,史奈德也因柯魯亞克以他為藍本,描繪成《皈依佛法的浪 子》(The Dharma Bum)書中那位擅長登山的智者(Japhy Ryder),而成了當時年輕人的偶像。史奈德曾在加州柏克萊分校東語系就讀,研讀中國與日本的語言、文化與書法,曾翻譯唐詩、寒山詩,並於一九五六年到 日本京都學習日文與禪,一呆就十二年,回美國後不僅著述不輟,還投身環保運動,這是我腦中對史奈德的基本資料,直到初訪內華達城,我才知道原來他自七○年 代起就已定居於鄰近深山中,由於自己學藝不精,並未閱讀太多史奈德的作品,於是臨陣磨槍,買了一些他的詩文來惡補。

和史奈德會面的過程 本身就是一個永不磨滅的記憶。因為他居住的地方位處更隱蔽的聖璜嶺(San Juan Ridge),於是相約在附近的一間酒館碰面,從鎮上沿著四十九號公路向北攀爬,群山環繞、緯度不斷上上下下,急湍的優巴河(Yuba River)從中穿越,沿途奇異的景色彷如南方優勝美地國家公園與台灣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綜合體,蜿蜒近半小時後,在幾乎不見人煙的山林中頓時冒出一間酒 館,頗有場景錯置之感。才剛坐定不久,詩人即飄然而至。

已經七十歲的史奈德,舉止輕盈、一點也不顯老態,絕非五榖不分、四體不勤之輩,這 和他自幼熱愛大自然、戶外活動與勞動有關,他有一般文人少有的經歷,年輕 時就開始攀爬各大山峰,並曾擔任森林火災瞭望員、伐木工人、碼頭工人、水手等需要大量體力的工作,因而對荒野生態產生了無限的崇敬與依戀,這不僅是他文學 創作的根源,更使他成為生態保育健將。席間他提到與東方的淵源,竟緣於十歲時的一次西雅圖美術館之旅,在一次參觀中,他生平首次看到捲軸上的傳統中國山水 畫,這讓年幼的他震撼不已,他說當時驚覺畫中一切的景緻、人物與意境是如此的熟悉,他心目中的世界應該就是畫中呈現的樣態,我插嘴說自己正好與他相反,我 對東方文化感動不多,碰到西方文明卻備感親切、一見如故,史奈德眨眨眼睛、神情可愛地說:「這不正是生命中的趣味嗎?」

雖然曾在日本多 年,並娶了日本妻子,最後卻還是受到美國西部群山的召喚而回來,為什麼定居於內華達城?為什麼不?史奈德反問。內華達城彷如美西的中心點, 位居加拿大與墨西哥之間,由此開車往北或往南,在一天內就可抵達國境,往東則可達美國中部,向西開車僅三、四個小時即可達太平洋濱的舊金山,首府沙加緬度 有國際機場,開車不過一個多小時,邊陲被說成中央,可見史奈德眼界、心胸之寬廣,不過真正吸引他的應是當地的奇山異水,他除了私自享受這裡的美,還積極地 投入當地的保育計劃,並於鄰近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文學創作之餘,順便以自然與文化為主題開課,他的隱居帶有佛道的出世精神,但是積極的活動卻又具儒家 的入世觀,難怪他要將自己喻為「儒佛道的社會主義者」。
當被問及,他總是被評家拿來與《湖濱散記》的作家梭羅相提並論時,數度結婚、育有子女的史奈德俏皮地辯駁說,他們兩人有極大的差異點,那就是獨身又獨居的梭羅,既沒有家庭生活、也沒有性,服膺自然的他,認為性即是自然。

訪 談在互相交換個人的一本著作中近尾聲,我趁此機會將四處搜購來的幾本他的書拿出來請他簽名,並贈上台灣帶來的凍頂烏龍茶,他開心之餘,又從包包中掏出一 些寶貝送我,一本是一九九○年九月台灣出版的《當代》雜誌,那期以他的精采生平與作品為專題報導;另一本是他的《英譯唐詩十六首》(SIXTEEN T'ANG POEMS),其中包括孟浩然的〈春曉〉、張繼的〈楓橋夜泊〉、杜甫的〈春望〉等,史奈德在柏克萊大學曾隨陳世驤教授習唐詩宋詞,因此特別以此書紀念恩 師,這本乍看素樸、僅二十六頁的小冊子,其實製作過程極為考究,手工印刷、裁切,其中的一頁木刻版畫來自日本藝術家,只限量生產一百二十六冊,每冊都有史 奈德的漂亮簽名,其中一百本以數字編號出售,二十六本則是以大寫英文A到Z編碼,由作者、製作者保留,我收到的這本冊子竟然是編號Q的保留本,實在是彌足 珍貴!最後一本書是他的第一本中譯詩文選專集,書名為《山即是心》(聯合文學出版),他對這本書猶豫了幾回,因為台灣已絕版,而他手邊又只剩下這最後一 本,我厚顏請他割愛並題贈,同時保證回台灣後絕對替他找到幾本,幸好日後在朋友幫助下尋得三本書,我開的支票才得以兌現。我手邊這些史奈德的簽名本、限量 本,已成了不少書商覬覦的對象。

內華達城另一位傳奇人物當屬哈洛‧柏林樂 (Harold Berliner)。柏林樂早在一九四五年大學畢業時就遷居於此,同時成立了鉛字印刷廠與出版社,專門印製審美、收藏價值高的限量書籍與地圖,他並且曾在 內華達郡擔任近二十年的檢察官。一九六六年時,柏林樂寫下了眾所皆知的「米蘭達權利」或「米蘭達警告」 (Miranda Rights or Miranda Warning) 的口述內容:「你有權保持緘默。所有你說的話,日後都可能在法庭使用,以定你罪名。.你有權諮詢律師的意見,且在問話時,要求律師在場。如果你無足夠資力 聘請律師,在偵訊前,法庭將會指定一名律師給你,並代表你回答任何問題.......。」這段美國所有的警察或執法人員在逮捕嫌犯時都得宣讀的文句,透過 電影、電視等媒體的傳播,幾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詳。柏林樂的印刷廠曾將這段文句印製出售,成了極受歡迎的紀念品。位於南邊山林中的印刷廠,同時也是一個鉛字 鑄造廠,我在這兒看到了眾多造型不同的鉛字與印刷出來的精美成品,只能說是愛不釋手!科技無論如何發達,鉛字印在紙上所透出的力道與質感,總是讓我深深迷 戀。(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