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美國】銀行大街書店吸引大小讀者
2010.5.12 出版參考/甄西
美國的紐約,是購買禮物的大好去處。每到購買禮物的季節,就連銀行大街書店(Bank Street Bookstore)也人山人海,車水馬龍。
如果要說銀行大街書店是經營兒童圖書的專業書店,在這類書店的排位中,銀行大街書店排不上位,至少也得排中位。你看,在書店的入口處,在現金出納機旁,帶著孩子的父母們排隊成龍,孩子們笑顏逐開,父母們喜上眉梢,他們雙手抱著圖書、玩具和其他商品,等著結賬付款。其實,銀行大街書店是一家大學書店,其經營者(所有者)是銀行大街學院。
銀行大街學院儘管辦學規模不太大,但由於該學院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熟悉兒童教育的老師而聞名全美,可以說是著名的高等教育機構。在銀行大街學院內部,不僅開辦了教育學方面的大學院,設立兒童教育專業、終身教育專業等,而且還營運獨具特色的少年兒童模特兒學校,此外還主要圍繞兒童教育開辦書店和出版社。
在美國,大學書店一般銷售講義、教科書(教材、課本)和文化用品,造訪大學書店的顧客大多是學生和教職員工。到了週末,大學不上課,書店也關門休息。然而,銀行大街書店不是這樣,而是天天營業──週一到週四,營業時間從上午11點至下午19點;週五到週日,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18點。銀行大街書店坐落在銀行大街學院的一角,住在附近的居民經常光顧,逛書店似乎是一種享受,書店之於他們猶如一塊「吸鐵石」。平時,學生讀者、教授讀者摩肩接踵而來,書店是道地的大學書店。週末,兒童讀者、父母讀者絡繹不絕,書店又成了貨真價實的「兒童樂園」──父母帶著孩子,既可以買書,買玩具;又可以做遊戲,從事智力競賽活動。
銀行大街書店兼顧老少興趣,吸引大小讀者,銷售紅火,主要得力於書店的經理維斯.巴布亞。
維斯.巴布亞說︰「雖說我們書店是大學書店,但又不同於其他大學書店。除了銷售學術書、教科書以外,還銷售孩子們喜愛的繪本、連環漫畫書和兒童小說書,同時也大量銷售與繪本、連環漫畫書和兒童小說書內容相關的人物形象玩具和其他玩具。」在書店的二樓,另外設了針對老師和父母的賣場,既銷售根據「美國教育指導綱要」編寫的專業圖書(老師用),又銷售如何教育子女的常識性圖書(父母用)。「我們書店的銷售突出『教育』二字,『教育』在我們書店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可以參與。在一定意義上講,只要走進我們書店,男女老少不是『教育者』,就是『被教育者』。由於書店的『核心目標讀者』明確,本(銀行大街)學院的學生造訪書店自不待言,本地的居民攜家帶眷光顧書店也是十分平常的事情。如果說我們書店的特徵是什麼,這恐怕就是最顯著的特徵吧!」
在銀行大街書店裡,經常開展針對一般讀者(顧客)的競賽活動和以老師為對象的競賽活動。維斯.巴布亞說︰「要讓讀者感到,書店是買書的地方,也是休閒的地方,更是熱熱鬧鬧的大家庭」。「讓父母和孩子快樂的競賽──『音樂競賽』,一般在週末舉辦。我們書店嘗試著為孩子們舉辦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在嘗試過程中,我們發現一種叫做『音樂家』的競賽最受歡迎,最有人氣,參加者最多。書店銷售兒童歌曲的CD,舉辦『音樂家』競賽的時候,孩子們一邊唱著CD裡面的歌曲,一邊跳著父母們為之編排的舞蹈,特別開心。書店每次舉辦都使用大學的課室,參加者每人付10美元左右的入場費。這個入場費(也就是課室使用費)我們書店和大學各得50%。參與『音樂家』競賽的讀者,最多時達到250人,父母孩子,濟濟一堂,熱鬧非凡。」往往音樂競賽結束以後,家長帶著孩子,又是買圖書,又是買CD,又是買玩具。
為老師們舉辦的競賽活動也很多,其中最吸引老師們的是「教育專題討論晚會」。 維斯.巴布亞說︰「例如,我們書店特別邀請在美國兒童教育出版社中很有名氣的斯卡拉斯狄克出版社,由該社的社長或總編輯來主持名為『教育策略』的教育專題討論晚會。而來參加討論會的,都是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同行聚集在一起,共同語言多,思想火花不斷迸發。因此,『教育專題討論晚會』也變成彼此較量才華的『擂台』。」
銀行大街書店還自己出版雙月刊的《書店通訊》。《書店通訊》的內容大致分為兩個板塊︰一個板塊刊登書店所售圖書、CD、玩具和文化用品的資訊;另一個板塊則刊登各種「競賽活動」的資訊。銀行大街書店有自己的相當於「書友會」的讀者團體,會員有近900人。每期的《書店通訊》,都按時郵寄給這些會員。這些會員可以說是書店的忠實讀者。

寫在政大書城離去前-李銘輝小談書店經營

文/陳韋臻

猶 記得小小時,心情不好的最佳良藥就是把平日積累的零用錢拿去買一堆書,當時一本一百五到一百七的價格,五百元幾乎就可以換到三本愛書。現在,情緒 低落到不行時還是亂買書,忙亂時在網路上逛書店,兩千元買將近五本書,虛擬介面導致總有兩本爛書的機率;閒暇時到誠品找新書,再轉戰到唐山、政大書城或水 準,折扣價花了我八百元買三本書;有良心也有閒時亂迷路一通到小小書房或果菱,拿多一點錢買可能閒置許久也心儀許久的書。

這些從來都只 涉及到場域氣氛、價格和消費的個人經驗,前陣子獨立書店開始推行圖書定價制度修法,激起大量出版觀察者與消費者的討論;另一個消息更直 接衝撞到消費者的情緒,就是經營了18年的政大書城位於公館和師大的兩間實體書店,即將在10月底結束營業,身邊有人沮喪或者有人笑說:「老闆沒良心,把 我們這些習慣的消費者丟下不管。」門口那一疊《破報》到底該移址何處也讓人傷透腦筋。就在傳言紛紛擾擾說政大書城經營者李銘輝將轉型網路書店經營時,《破 報》記者與輝哥為此在大熱天下聊過一回,理解了書城之難,卻也同時異常清晰地懂得,企業體與獨立書店面對的未來是如此懸殊...

18年的書城歷史轉移

一 提起營運了18年的政大書城,大家直接聯想到的就是折扣低廉,無論是假日或平常日,總不會出現門可羅雀之景,為何會在去年年初重新裝潢過後不久的 此時,選擇將公館與師大的書城收起,成為眾書友揣測營運狀況不佳的原因。在與李明輝見面前,我試著辜狗輸入「政大書城」,出現的連結多半是「不敵網路」或 「棄實就網」等關鍵字,但在與輝哥聊天過程中,令人意外地他這麼說道:「網路只是副業,我只是投資不插手經營...主業還是實體書店,我不過是把台北的營 運成本拿到二線城市的兩間書店和花蓮...之後等到樣子確定,大家絕對不會說我沒有良心...」

從事書店經營已屆四十年的輝哥,無論是 18年前位於政大校園內的書店,或12年後在師大的店面,彼時開展都還在台灣出版業興盛之時。提起過往的出版 業榮景,輝哥說道,從解嚴前戒嚴法與出版法的限制,人民飢渴需要資訊的心態使出版業蓬勃發展,伴隨著當時升學主義,教科書支撐著書店成為主要獲利來源,乃 至於解嚴後資訊爆炸,「從經營管理的書籍,到心理學、科文類別,都帶動了整個出版業,當時在政大經營書店很好做...」而這種榮景到了2000年後,開始 出現改變,包含閱讀習慣的改變以及網路書店的興起,終至2004年命定了出版業者走下坡的方向,輝哥回憶著:「以雜誌來說,以前一年會出現十幾種新的雜 誌,到2004年之後,爆發力整個消失,不只新雜誌很難出現,連舊的都一一消失...」

儘 管如此,政大書城的營運仍未遭遇困難,即使在書店生存戰的今日,靠著「行有餘力再行開店」,買厝不租房的穩扎穩打,李明輝只要抓著17%到18% 的獲利,營運便沒有太大問題,加上背後提供書籍的大盤商折扣較低,因此持續提供低折扣的吸引力,政大書城仍舊得以在商場上站穩腳步。但在此之後,輝哥接著 說:「其實我的書城理應不該受到影響,但可能是人的惰性,走入書店的次數減少,這兩年的業績滑落15%到20%,當然還沒有賠錢,但每個月都滑落的狀況, 加上(師大店)營運成本太高,每個月人事費和其他開銷平均70萬,算一算一個月收入三十萬,要調漲薪資根本不可能,再加上只要來個小意外,像是火災或甚 麼,我就要倒閉了...」因此,李明輝在兩個月前毅然決議將台北兩個書城收掉,一方面投資博客來網路書店前總經理張天立的新網路書店,一方面將實體書店重 心移到業績持續成長的高雄兩間店面,並企圖在「沒有任何一間像樣的書店」的花蓮開闢新據點,「台東都有誠品,花蓮卻連誠品或金石堂都沒有;誠品沒有去花 蓮,我可以去...我想至少可以享受漫活和另一種層次的文化水平。到二線城市創造在地文化,對我來說還是服務人群。」

折扣烽火連天,圖書定價制的未來何在?

政 大書城業績下滑卻每個月依舊維持有三十萬左右盈餘的同時,獨立書店卻需要想盡辦法舉辦課程、讀書會、座談會、放映會,以吸引多一些人走進去。就在 打開博客來五折到七五折的廉價書價使人趨之若鶩時,卻也讓消費者忘了書籍高訂價的不合理,甚至出版業以書養書、業務主導選書、編輯專業退位,以至爛書充市 的文化崩盤危機。除了網路書店,便利商店、量販店的分食,導致複合式經營的中小型書店立足點率先被啃食,而獨立書店在前陣子推動的「反折扣戰、推動圖書統 一定價制」活動,主要師法德國、西班牙、法國等圖書統一定價的理念,試圖在台灣出版折扣殺紅眼的當下,衝出一條生路。

由此向下,似乎指 涉了政大書城的折扣吸引力,乃是屠殺獨立書店生存權的一環。然而詢問了輝哥,他的答案竟然是:「很多人都以為我在破壞市場價格,其 實我是在捍衛我的工作權。」原來最早進入政大校園開設書店時,合約上明白就寫著,必須賣得比其他書店都便宜,「就是誤打誤撞變成這樣的經營模式,到後來不 賣便宜還被消費者告...」靠著背後大盤商的低價折扣,以及無須負擔租金和裝潢費用的策略,政大書城歷經了18年的時間成為一個企業體,與獨立書店面對不 同的未來考量之時,卻至少是個有良心的經營者。不同於一般雇用工讀生節省人事費用的經營手段,政大書城的工作人員都是正職員工,更甚,在兩間書城結束營業 後,「員工也保證不會失業...員工跟你同樣享著幸福賺的錢,事情才會順...」

就在網路書店引爆的折扣戰成為書店經營困難的眾矢之的 時,李明輝選擇轉移政大書城的實體所在地,並至少保存了員工的工作權。然而實際上,除了折扣的 表面癥結,出版業逕選普世熱賣重點書、實體商店主銷新書的策略,才是真正成為文化累積逆走和閱讀需求貶值的核心要點。李明輝就直接說道:「台灣的問題主要 不在折扣,而是人民不讀書,圖書定價根本不可能成行,因為根本沒有條件。」輝哥舉例,政府每年圖書標購案,競標者總是以55折到58折投標,轉向出版社要 求45折或5折的價格供貨,「否則就刪單改買狗屎給政府准」,導致優良產品邊緣化,好書進不了圖書館。輝哥憤怒地說:「為何政府的錢不賺?如果政府圖書標 案有明確性挑書,不是拿一千萬給你標,說這本沒有拿其他兩折的爛書來補,甚至與標案書籍不符得扣押標金,台灣閱讀人口和習慣就不會是現在這樣了!」倘若連 政府圖書標案皆如此,我們有甚麼餘地希冀台灣能夠像日本有遠見地立法維護人民讀書與文化接觸的權利?甚至捍衛出版品質與書店經營的未來大道?

妳有沒有真正地去愛過?──我讀‧我看‧我思《古本屋女主人》



我記得張愛玲曾說過讀小報,其實就是要在上一行與下一行的兩行之間,讀出那沒寫出來的那另外一行。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相 信對 許多淘書成癮的書友來說,《古本屋女主人》就像一杯清淡的白開水,咕碌咕碌一下子就喝完了。對台灣舊書業的女性從業人員來說,想必她們的舊書生涯亦是千姿 百態的人生風景,若有人發願書寫台灣舊書業史,相信諸位女主人的書人故事蒐集起來亦是十分精采,較之《古本屋女主人》想必毫不遜色,自是不在話下。

若我們願意細讀陳建銘〈別小看古本屋,更不能小看女主人〉(中 時開卷070421)自可發現他敏銳地注意到日本與台灣兩地舊書業歷史發展脈絡的不同,提綱挈領地點出兩地女性對舊書業的印象、觀感與從事舊書業人員兩性 比例相差懸殊是有其歷史因緣、社會觀感、文化氛圍上的不同。也正因如此,唯有置放在日本以男性力量主導的舊書業傳統和日本社會固有價值觀交織而成的複雜脈 絡下,才能彰顯出田中栞女士《古本屋女主人》一書的特殊之處,實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我認為好書有兩種,一是有如光采耀人的珍珠,一經巨匠巧手,最易吸引目光,凝聚眾人的焦點;二是含光蘊藉的璞玉,則是靜待知者賞玩,雕之琢之,品出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古本屋女主人》在台灣就像是一塊璞玉。

在 以男性主導的日本舊書業傳統中,《古本屋女主人》異軍突起,是一耀眼的珍珠,經由翻譯引入台灣,田中栞女士的日本經驗,恰好對台灣舊書業是一塊可供細 心琢磨的他山之石,域外之鏡,《古本屋女人》實映射出許多可讓舊書業從業人員與愛逛舊書店的朋友進行相互對照、比較與思考的諸多議題面向。比如說即使在擁 有長遠舊書業傳統的日本,加上日本人是出名的擅於蒐集、整理、詳加分析資料的民族,但田中栞實地走訪之後認為目前的《全國舊書店地圖》依舊有很多進步空 間。(頁140)與之相應的就是我們常使用的珍品搜查網的《舊書店地圖》,我想這需要靠更多熱心的各地書友長期協助更新資訊吧。


【妳有沒有真正地去愛過?】

田中栞女士自稱是偏執的舊書戀物狂,買書生涯從為人女、為人妻到為人母,始終一往情深地愛買。

雖 說無癖者少深情,只是人之精神氣力有限,嗜欲一重,顧此失彼,乃人之常情。因此,第一段嫁給編輯的婚姻只能維持三年。不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田中 栞女士毅然決然地嫁給了舊書店與舊書店老闆。堅持做自己,為自己的信念而活的堅強女性,在日本社會相當不容易。而當面臨一生摯愛的古本屋虧損連連又遭到房 東惡意敲詐搬遷費用時,而良人又不足以依託(女主人想離婚時),女性本強,為母更強,會用盡各種方式積極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古本屋女主人是真的可以撐起 一片天!

【我所站的位置,決定我的閱讀角度以及凝視的焦點】

我的選擇是:對於在 書店工作或將來有意從事書店工作的朋友,可從作者的心得加以延伸思考,如書店人的工作態度(頁6)、老闆與店員應該熟悉店內的書籍與防止偷書的態度(頁 26),甚至是略帶自嘲談「舊書店性格」(頁19)、「舊書店宿命」(頁33)、舊書店的味道(頁39)云云,都可以作為我們思考「舊書店」未來的各種可 能性,簡單來說: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自省。畢竟,台灣比日本社會來得更為自由,經營舊書店可以擁有更多創意發揮的空間。

至于批書、 逛書店之細節,由於田中女士所經營的舊書店有其屬性,所以《古本屋女主人》只描述去BOOK OFF收書,沒有到資源回收場和到別人家收書,就收書方面的工作量相對於台灣舊書業是輕鬆許多,至于收入書店之後的處理程序,各家不同,但從書中可知日本 舊書業是有一套相當細膩的手工活要作。

初讀《古本屋女主人》,我認為最迷人的小細節有三處:

一是作者為長女取名阿梓、次子取名阿訂之後,旁人問作者到生第三個孩子要取什麼名字時,作者回應說:「出版(上梓)之後要出修訂版,再來就絕版了。」(頁96)老實說,讀到這時我心中浮現一個疑問,若從事舊書業多是以全家投入為主,一般來說,會考量需要生幾個小孩才夠呢?

二是友宏書店的九十多歲老阿嬤,因為掛念舊書店,從老人院逃出來顧店,真不愧是出生在明治時期的堅毅女子。(頁175-178)

三是六甲的宇仁菅書店門口處貼著:「想要丟棄了的書,送入舊書店,即便一冊之數,也能重獲新生命」 (頁163)

若 是與《最糟也最棒的書店》對照,我覺得日本的舊書店生態是十分多元的,各式各樣的書籍、雜誌、資料書都有其市場需求可以支撐各種舊書店的存在。台灣舊 書店生態是逐漸呈現豐富、多元化,但要到日本這樣分層、分族群之細密繁複,我們需要更尊重各種「專業」知識以及欣賞「趣味」的多元性才有機會讓台灣舊書業 的多樣性更為豐富、茁壯。因此,若以為愛買書、藏書到後來就可以開書店,這是很冒險的行為。就像《編輯力》作者所說每年總有些喜歡讀書的大學畢業生以為自 己愛讀書就可以來應徵編輯,其實是錯誤的認知。

《古本屋女主人》並非教導女性讀者成為舊書店女主人的指導手冊,田中栞寫作時只是在分 享她的古本人生,在書店與家庭之間,她所關注的生活點滴,建構出專屬於田中栞的古本屋女主人的世界。而正在讀書的女性同胞們若是有意成為舊書店女主人或女 店員,應該想想《古本屋女主人》沒提到的部分可能有哪些?多問、多看,甚至先從店員做起,作中學,邊看邊學、邊作邊想,慢慢地,自會有一套關於成為「古本 屋女主人」的構想,然後,用妳的生命去譜寫自己的古本人生吧!

【題外話】

我認為推薦《古本屋女主人》的紙上極樂真是眼光獨到,在出版業不景氣的今日,勇於出書的遠流出版社,促成其事的蠹魚頭與勞苦功高的譯者林皎碧女士,同樣是教我十分欽佩。

在該書出版之後,能在報章媒體上第一位看出箇中關鍵,道出言外之意,寫來輕描淡寫,實入木三分的建銘大哥更是讓我肅然起敬。我想這是因為他長年淘書、逛書店且長期關注舊書業,勤做筆記,又肯於閑居時勤於思考各種可能性,才能寫出這篇《古本屋女主人》的最佳註解文章吧。


《古本屋女主人》
作者:田中栞
譯者:林皎碧
遠流出版社,2007年4月


說明:
1.此文題目借用我最愛的一篇686影評:「新橋戀人」──你有沒有真正地去愛過?

2.王安石〈題張司業詩〉:「蘇州司業詩名老,樂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全宋詩》卷五六八,參考中研院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之版本。

【後記】

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到李志銘的《半世紀舊書回味》時 那份激動之情,讓我的老師直笑我傻了,在書癮日重的頭幾年就好希望能有人告訴我來不及參與的舊書光年是何模樣,孤陋寡聞的我光是看到《汪洋中的一條船》裡 面幾秒的牯嶺街書街光景就讓我神往不已,沒想到竟然有人能以此為題撰寫論文,更感激願意支持出書的群學出版社,讓台灣更多的讀者有幸能看見這本書,怎教人 不興奮呢?

昨夜與友人閒談,深深同意他的想法,在回家的路上想著:在我們眺望神保町與蒐集黃裳、唐弢、鄭振鐸、謝其章等大陸藏書家書 話的同時,其實也該有人開始探訪的台灣藏書家才是,有時不必遠求域外之經、企慕前代風流,在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深藏不露、暢遊書海大半生的愛書人十分值得 我輩書寫、紀錄其書人心事,只是後生小輩如何能蒙藏書大家青睞,進而探訪,這技術性的細節就不是我這書呆子能處理的,還是留給像李志銘這樣關愛舊書業的作 者去思索吧。呵呵。能作為李志銘的一個讀者,我是很幸福的!

【二手書買賣心得】書的價值因著懂書人而不同~~賣出北京榮寶齋新記詩箋譜35000

【二手書買賣心得】書的價值因著懂書人而不同~~賣出北京榮寶齋新記詩箋譜35000


對於二手書的價值評估我還是新手,但是在一點一滴與客人的接觸中,我也累積了我對於書
籍的認識,這本書是一個要移民加拿大的老翁拿來的,他直接說要送我,在剛開幕的時候,是一本「箋譜」。就是將各式箋紙匯集成箋譜供人收藏欣賞。而「箋紙」,簡單的說是精美小巧供題詩寫信使用的紙張,以手工製作,經過染色、加料、砑光、灑金銀粉、或刻印圖案等各種手續完成的五彩繽紛、琳瑯雅緻的小幅紙張,用以書寫信扎叫「信箋」,用以題詩吟詠叫「詩箋」。
也以為這本書是複製品,也就沒有在理會,沒想到今天竟然有人開價35000元購買。上網去查了他的一些資料,http://www.wretch.⋯⋯cc/blog/fryuan1954/11936675
才逐漸知道這本書的生世。
書有人士吸收他裡面的知識,有些人是拿來珍藏他走過的歲月,甚至是某段歷史藝術的典藏,第一次仔細去欣賞這些箋紙,也敬佩那時的印刷技術。

榮寶齋的名氣,一則因其歷史悠久,從榮寶齋前身松竹齋成立於康熙11年算起,至今已三百三十餘年,若從光緒20年更名榮寶齋算起也有百餘年歷史;另一則因其木版水印技術的精湛,複製的畫與原作難辨一二,因此海內外馳名,遠近皆知。
而榮寶齋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魯迅與鄭振鐸看上它的精湛技術,委託它印製【北平箋譜】及重刻【十竹齋箋譜】,讓箋譜藝術再度發出璀璨的光芒。
榮 寶齋所製箋紙品質高,一向為文人雅士所鍾愛,鄭振鐸在「訪箋雜記」裡提到榮寶齋說“一家不失先正典型的最大的箋肆,仿古和新箋,他們都刻的不少,我們在那 裡,看見林琴南的山水箋,齊白石的花果箋,吳待秋的梅花箋,以及齊王諸人合作的壬申箋、癸酉箋等等,刻工較清祕為精,仿成親王的拱花箋,尤為諸肆所見這一 類箋的白眉。”
箋紙既然是榮寶齋的主力商品,將各式箋紙匯集成箋譜供人收藏欣賞,也是極其平常的事,榮寶齋有二部箋譜至今仍是大家競相收藏的對象,它們就是【北平榮寶齋詩牋譜】及【北京榮寶齋新記詩牋譜】。


【北平榮寶齋詩牋譜】是榮寶齋於民國24年印製,採雙頁雙畫形式分二冊裝訂,每冊各有圖百幅,合計共200幅箋圖。
封面由蕭愻於乙亥夏題籤,首頁由溥雪齋於乙亥仲夏題書名,壽石工作序。




序言中說當時新式進口信牋,充斥都市,雖如舊制,但不受筆不受墨。榮寶齋主人精製信牋詩牋,式樣古雅,紙必取本國所產,書畫必請名手,因此山水人物花蟲魚鳥都合藝術,積版盈千,擇其尤者二百種製為牋譜。




這 部牋譜是榮寶齋由所累積的箋樣中,選取十分之二印製而成,經統計,選樣最多的是齊白石31幅,其次是張大千18幅,王邵農14幅,溥心畬10幅,溥、張合 作8幅,吳待秋、陳半丁、李鶴籌各8幅,王師子、馬晉各6幅,王雪濤、楊濟川、越園各4幅,徐燕孫、陳緣督、王夢白各3幅,曹克家、王羽儀、顏伯龍各2 幅,汪溶、陳少鹿、陳師曾、金北樓各1幅。此外,仿文美齋百花箋譜14幅,仿古博古圖12幅,仿十竹齋8幅,未具名花卉18幅,內容確實多且雜。


此 譜編次也似乎沒有一定順序,上冊所選均畫幅佈滿全紙且無邊框,主要內容除齊白石、張大千、溥心畬的草蟲花果禽鳥山水花卉外,另選各家所繪十二生肖圖共28 幅,但其中卻缺蛇馬羊豬四種。下冊則每幅均加框線,所選以王劭農、張大千、陳半丁、李鶴籌等人所繪山水人物花果禽鳥較多外,仿古作品也多,計34幅。所喜 者,榮寶齋印製箋紙一向為人所推崇,此譜圖幅寬大,印製甚為精緻,是民國之後箋紙藝術的一部巨著。




【北 京榮寶齋新記詩牋譜】是榮寶齋1953年出版的,封面由九十一歲白石老人題籤,首頁由葉恭綽題書名,牌記上寫著「本齋所印詩牋譜係多年累積而成,選編無一 定體例,國營之後即停止印行。近日國內外藝術界仍紛紛來函要求再版,重編需時無已,先就原稿抽出百二十幅,略加整理付印,以答各方殷切期望,精選重編之 議,只得期諸異日矣。1953年10月。」




榮 寶齋在1949年以前是一家私營南紙店,北京解放時因負債累累,當時的掌櫃王仁山為使榮寶齋度過難關,尋求政府支持,經上級同意,決定由國家出版總署撥款 1億元,於1950年5月底由新華書店總管理處木印科與榮寶齋雙方簽約,改為公私合營,並改名為「榮寶齋新記」,同年10月19日榮寶齋新記隆重開業。
至1952年,因私方被迫拍賣股權還債,由政府出資4億4百萬元將股權全數贖買為國有,榮寶齋遂由公私合營轉變為國營企業。


【北 京榮寶齋新記詩牋譜】採雙頁單畫形式印製,因此120幅圖仍可裝訂成二冊,上冊60幅,其中齊白石畫箋44幅為最多,包含草蟲、禽鳥、花卉、人物、蔬果、 集錦等,另收吳待秋的梅花,王師子的花卉,王雪濤、徐燕蓀、吳光宇的雜稿。下冊60幅,其中張大千畫花卉、山水箋28幅,另與溥心畬合作山水3幅,個人即 佔下冊半數以上;另收李鶴籌及湯定之的花卉、陳半丁的山水等。


除此120幅版本之外,也曾在中國書店拍賣圖錄上看見同名為【北京榮寶齋新記詩牋譜】,另有200幅及80幅二種版本,可見箋譜這一類書,出版的嚴謹性不能和一般書籍相比擬。


牌 記上所說從原稿抽出120幅略加整理後付印,此原稿不知是否就是18年前印製的【北平榮寶齋詩牋譜】,如果是從中抽出120幅直接付印,恐怕有待商榷,因 為經過比對,【北京榮寶齋新記詩牋譜】中有45幅箋圖是【北平榮寶齋詩牋譜】中所沒有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大部分是齊白石及張大千所作。


有趣的是,二部箋譜中都有一幅齊白石草蟲畫箋,構圖及題名一致,應為同一幅圖,但圖中的昆蟲卻不相同,不知當時描圖者是根據什麼將昆蟲作了改變,如果不相比對是不會發覺的。

【北 京榮寶齋新記詩牋譜】的編次是以大師級的畫作為主,這兩部箋譜的印製相差18年,這期間大師們應該陸續都有增加一些畫箋,因此編印【北京榮寶齋新記詩牋 譜】時,除了從【北平榮寶齋詩牋譜】中選擇大師們的原作之外,還另選一些新作加入,例如齊白石的禽鳥人物蔬果、張大千的山水等等,集合成一部新的詩箋譜。
這 兩部箋譜相互比較,前者計200幅,雙頁雙畫,沒有目錄,主題較為混雜,設色較為淡雅;後者計120幅,雙頁單畫,印有目錄,主題性較強,設色比較濃重。 對於箋譜的設色應該淡雅或濃重,時有不同看法,單頁信箋本為書寫而作,設色淡雅才能凸顯所寫文字,此說本無疑義,但箋譜都供收藏欣賞,不再其上書寫,因此 有人以為設色濃重應無不可。我個人則以為,既為箋譜,原由箋紙集合而成,其設色仍應淡雅,以維持箋紙的特色,如果設色濃重,則與畫譜無異矣。

這兩部詩箋譜留存至今也有六、七十年的歷史,都是民國以後甚具代表性的名作,應該值得重視。

前進趨勢科技

前進趨勢科技


今 天前往內湖趨勢科技公司收書,第一次到這樣的場合,每個人人手一台NOTEBOOK,飛也快的穿梭在公司的走道上,跟時間在賽跑的人們,收到了大部分是大 塊文化的書籍,也反映了在這個領域的人所關注,文學、行銷、趨勢,整理書的過程,看到了這個NOTE,是詹宏志寫的:「我要把它獻給所有不得已在城市裡討 生活的人,讓我們通過對城市的了解與想像,進而喜歡城市,享受城市」夾在《城市人》的書裡,是詹宏志所著,能收到作者的所珍藏的書籍,也是收書過程的一大 樂趣!

【台灣】信鴿居小巷 法語系學生靠它

【台灣】信鴿居小巷 法語系學生靠它

2010.8.21 中央社

台北市松江路的小巷裡有家「信鴿法國書店」,為台灣第一家法文書店。雖隱居小巷,但對法語系學生來說,信鴿書店是不可或缺,就像真的信鴿,將知識遠從法國傳遞到台灣。
「法國文化大使」施蘭芳(Francoise Zylberberg)定居台灣30多年,於今年8月初病逝台灣,享壽65歲。曾在台灣大學任教的她,有感於台灣學生取得法語書籍不易,成立「信鴿法國書店」(Le Pigeonnier),成為台灣法文書店開路先鋒。
與施蘭芳共事約10年的信鴿書店員工林幸萩表示,早期外國人到台灣觀光,不易買到台灣風景明信片,非常欣賞台灣風景的施蘭芳於是找了攝影師,開始印製具有台灣風味的明信片,「信鴿郵卡」因此誕生。
後來,法語教育在台灣慢慢茁壯,學習法語的學生越來越多,取得法文書籍仍極不方便,尤其在網路不發達的年代,要擁有一本自己的法文書,或尋求自己想讀的書,並非易事。
做為教育者,施蘭芳理解學生對知識的渴求。1999年,施蘭芳在台北市松江路的靜謐小巷裡成立信鴿書店,進口各種法語書,從童書、小說、字典到藝術、哲學,各類皆有,就算沒有現貨,只要沒有絕版,都可以代訂。
自此,「信鴿」一詞對法語系學生來說,成了令人安心的存在。林幸萩說,為了確實服務愛書人,施蘭芳堅持,只要讀者有需求,連一本新台幣80元的書都可代訂,「把書送到讀者手上時,就知道這是該做的事」。
中央大學法文系畢業生丁瑩瓊表示,學校圖書館雖有法文書,但大多是出版多年的舊書或經典,信鴿書店的新書提供學生一窺法國出版潮流的管道,也藉此了解法國青少年到底都在看什麼書。
法語系畢業生吳宗霖說,畢業後到台北工作,就算工作與法語沒有太大關聯,仍不時特地繞到信鴿逛逛,喚起以前學習法語的記憶。
信鴿書店之名甚至出現在大多數法國販售的台灣旅遊書中,以致於不少來台灣觀光的法國人專程到信鴿一遊,順便詢問觀光資訊,成了另類遊客服務中心。
法文書在台灣畢竟是小眾市場,草創初期,信鴿書店也曾度過困難時期;林幸萩回憶,當時「有客人上門就偷笑,有結帳就要歡呼了」。這樣的困境經由員工自製傳單宣傳的努力,1、2年後才有所改善,如今信鴿書店的營運也趨於穩定。
林幸萩說,除了台灣人,不少中國大陸、香港遊客到台灣,也把信鴿書店當作景點,他們說,台灣人能夠便利地買到各種法文書,真的很幸福。

首家法文書店創辦人 施蘭芳病逝
輕柔法國歌曲流動在午後的書店,整齊簡約的空間設計裡,除了法文書,法文CD,還有法式手工藝品,這裡就是台灣第一家法文書店,也是很多學法文的人,必來的地方。

書店裡還可以當場試聽法文CD,這裡不少法文出版品都是從法國空運來台,種類比市面上的書店齊全很多,而這一櫃精裝版的法國作家全集,被店員稱為鎮店之寶,內頁是非常薄的聖經紙,裝訂精美價格不斐,儘管買的人不多,但創辦人堅持一定要進口。

創 辦人施蘭芳是法國人,曾經擔任過台大外文系老師,當初她希望把台灣好風光,寄回家鄉,所以開始販售台灣明信片,後來有感於台灣學生買法文書不容易,開始賣 起法文書,書店販售還兼出版,甚至有法文版的三國演義、還有法國人遊台灣的彩繪書,台灣彩券、圓山飯店都變成漫畫,這也是創辦人施蘭芳希望達成的文化交流 目的。

在台灣30多年,施蘭芳被台灣人的熱情吸引,她用書店回饋愛法文的台灣人,交代店員,就算是只是一本低單價的法文書,也要為顧客代 訂,儘管書店草創初期賠本經營,但多樣化的商品打出口碑,終於讓營運趨於穩定。儘管施蘭芳在八月病逝,但台法文化的交流,卻也藉著這一家隱身在巷弄的書 店,繼續傳承下去。(2010.8.22工視晚間新聞/薛宜家、林志堅台北報導)


美國網站買二手書經驗談

基本上,如果要買新書,Amazon.com是最方便的,有時候還會有折扣或是(美國境內)免運費的優惠。不過,通常大學出版社 的政治學類平裝版書籍都是三十美金左右,長期累積下來的費用也很驚人,所以我都是先從二手市場開始看起。其實,在二手市場上比價,儘管需要一些技巧,但是 重要的就是必須有耐心。我的作法是,先去比價網站—包括fecthbook, addall, bookfinder—看看那些人在賣我要的書,以及該書的價格分佈。這些比價網站本身並不賣書,而是透過搜尋引擎查訪各大網路書店,然後列出一張價格清 單,供讀者自行連結至名單上價格便宜或是有名氣的網站,繼續選購。

通常名單上至少會列出Amazon.com與half.com這兩個網站,前者是網路書店的鼻祖,同時也提供二手書的交易平台,後者則是ebay旗下專賣二手書的網站。這兩個網站都有許多賣家(有時候還重複),我第一學期的大部分書籍也都是從此購得。
不 過,掛在Amazon.com和half.com上賣的書,有時候並非最廉價的選擇,所以我也會去albris.com、textbooks.com、 textbooksnow.com上撿便宜。一般來說,書籍會有價差的原因有三個,書況,賣家期待的利潤、以及運費。越新的書,理論上會比較貴,有畫過線 或是封面折損的書,則價格不會太高,而且如果真的不滿意書況的話,很多賣家也都提供退貨機制,所以被坑騙的機會不高。至於利潤,有些賣家可能覺得當初花錢 買新書很貴,於是在二手交易時的賣價也定得比較高,甚至有賣家可能覺得那本書相當有價值,便把價格標上比新書還要高上好幾倍的天價。只是通常遇到這種賣 家,我都是看看就跳過了,心想:一般人會去買那種天價二手書才有鬼,他們是故意透過高價來增加曝光率吧。
運費是我買書時最大的考 量。由於賣家眾多,Amazon.com便提供了最完整的二手書選擇,但它最大的缺點是運費很貴,每一本要3.99美金,而且即使跟同一個賣家買了兩本以 上的書,運費依舊不變。讀者可以自己打一下算盤,假設買十本的話,運費就是40美金,足以再多買上兩到三本書,所以並不一定是划算的選擇。相形之 下,half.com就比較有商業道德(與商業頭腦):第一本書的運費是3.49美金,但第二本以後的運費則是1.89美金,是Amazon.com的一 半,等於是買越多、省越多。所以當我決定在half.com買書的時候,我都還會點進去看看賣家的賣場,看看是否有其他日後會唸到、或是該買起來放的書 籍,如果它們的價格沒有太離譜,那我通常都是會加購,甚至是全部掃回家。我這次常逛的alibris.com也提供這種同一賣家第二本免運費的服務。
除 了多買一本可以省運費的技巧之外,我也常常善用免運費的服務。有些二手網站是由實體的二手書店所架設,或者是二手書的交易平台網站為了衝銷量,往往會提供 美國境內免運費的服務(或是購滿一定金額以上免運費),像是midtownscholar.com、labyrinthbooks.com、 textbooks.com、textbooksnow.com都屬這一類。不過,我自己的經驗是,這些網站雖然號稱免運費,但大致上來說它們書籍的單價 是比較高的,真的能夠撿到便宜的機會並不多,只是因為是免運費,所以有時候會出現單買一本便最划算的價格,不需要像在half.com那樣藉由湊書來攤平 運費。
多買幾本的策略可以縱然可以攤平運費,不過卻得花上許多額外的時間來瀏覽賣家的賣場。這個時候,如果是遇到那種期末出清的賣 家便還好,可能看個一、兩則網頁就可以了,最麻煩的是碰上一些大型的二手書店,洋洋灑灑幾萬本書,要怎麼撈出其他適合自己的書呢?特別是大部分的學術書其 實不是很熱門(教科書除外),就算是大型二手書店也不一定會有存貨,更加增添了搜尋的困難。
有幾種方法可以降低一頁又一頁搜尋的成 本。第一個當然就是直接在站內搜尋引擎上輸入書名,看看是不是有想要的書。不過這種方法其實不太有效,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根本記不起完整的書名,而且一次也 只能查一本書,所以這個方法不是很有效率。第二個是打關鍵字,像是politics、political economy、international relations 這一類,只是這些關鍵字涉及的範圍依然太過廣泛,書商也不全然是服務研究生,所以常常會搜尋到政治人物的回憶錄或是政治密辛之類的書——而這些書一般來說 是無法被學術論文所引用。
後來我發現自己會用到的書,大多都是由大學書版社(特別是劍橋大學)所出版,所以後來我都用大學出版社最 為關鍵字來進行搜尋。例如在half.com,當我進入賣家的賣場之後,我會在站內搜尋上打上「univ、pr」兩字的縮寫,然後賣家同時擁有的其他大學 出版社的書,這時候再點選我想瀏覽的子類別,便可以看看是不是有其他我想買的書了。老實說,這種作法相當費時,有時候不一定找得到相關的書,或是找到了但 是價格沒有特別實惠,所以僅適合有閒又有耐心時才能這樣做。倒是這種按圖索驥的作法有另外兩個好處,一個是培養自己對於二手書市的價格敏感度,另一個則是 能夠迅速累積自己對於所學領域相關文獻的印象。例如,要是常常看到某一本書在不同賣場出現,則表示它應該是很熱門,曾經被拿來當作教科書,或者是看到某個 賣家一次出清五、六本主題類似的書時,便可以判斷他應該是同行,甚至進一步推論出他所受訓練的方向。
儘管二手書的價格固然比新書還低,但是品質卻良莠不齊。大部分的時候可以買到跟新書相差無幾的書(僅書背上多了一個「USED」的貼紙),但運氣不好的話,買到的書可能早已被畫得五顏六色了——通常這種書的賣價本來就比較低,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也 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不去圖書館借書就好了,為何要花大錢買那麼多其實不會全部看完的書?其實,藏書是學者很重要的一項投資,因為一旦有書在手邊,要引用 或是查證都比較方便。而本校的圖書館對於同一本書,通常只會買一本,所以往往無法及時借到該念或想念的的書,有些教授考量到學生可能沒錢買書,便將課堂讀 物會放到圖書館的指定參考書區(該區的書不能外借),只是這樣一來,就必須去圖書館看,也不能書上作筆記或畫重點,所以長遠來看還是要把書買齊。倒是 MSU的借書政策滿人性化,一般來說,博士生的借期是六個月,而且到期之後若沒有人續借,那可以再續借六個月,直到有其他人想借那本書為止。然而在出借期 間,若該書有其他讀者想看,則可以透過館員同時用電子郵件與實體信件的方式,通知借書人在兩個禮拜內將書還回圖書館,逾期一日則罰款一美金(政大的六 倍)。
我覺得這個政策平衡了書的流動率和學生的閱讀權利,而且我當然也加以善用,像是哪些我只是想看一下而不一定要收藏、或是因為太貴目前沒買不下手的書,我便會毫不猶豫地去催回,等書到手之後再看看會不會被其他人催回,如果沒有,那該書無限期地成為我架上的參考書之一了。

我 大致目測一下,我們目前大概擁有八十本書(有一半是從圖書館借來)。這些書縱使尚填不滿一面牆,卻也曾經因為分佈重量不平均,讓我買回來的二手書架在我們 眼前硬是垮過一次,害我們後來對於高層書架懷有恐懼感,深怕那一天會被自己這樣一本又一本扛回來的書給壓垮了,最後只好把書架作個調整,就如下面照片呈現 的那個樣子。



相關連結:

比價網站:
http://www.fetchbook.info/
http://www.addall.com/
http://www.bookfinder.com/

二手書網站:
http://www.amazon.com/
http://www.half.com/
http://www.alibris.com/
http://www.textbooks.com/
http://www.textbooksnow.com/
http://www.labyrinthbooks.com/
http://www.midtownscholar.com/pg/index.html